第(2/3)页 可唐奇的“预言”,让刘彻的自信心遭到了重大打击。 他一不理解为何自己老了之后,会昏聩到听信几个幸臣的挑拨,和亲手培养的儿子、继承人反目成仇。 二也不理解真到了那个时候,早已经成人的刘据,为何会做出那等莫名其妙的应对。 叛变也好、弑父也罢,是能临时决定的事情么? 按照现在的刘彻对帝国继承人的要求,如果父子间真到了那个地步,而自己的昏聩也的确不足以执掌帝国。 并对太子产生了绝对不应该产生的杀意,还准备付诸实施。 作为帝国的继承人,刘据要求生理所应当,甚至应该早早就感觉到威胁,并将其扼杀在摇篮里才对! 早做准备,及时纠集亲信起兵,到汤泉宫进行“兵谏”算是合格。 更早的发觉危机,默默积攒实力,利用朝臣的不满如春风细雨般架空自己,由此进行相对温和的权力交接,才算得上优秀! 刘彻本以为自己培养的继承人,应该和自己一样优秀才对! 可却居然会是那种结果? 就因为几个小人的谗言,差点毁了自高祖以来,除了两代少帝之外,五代皇帝励精图治才营造出来的强汉! 还不得不找外戚托孤? 刘彻何等人也,怎么可能不清楚少帝登基,外戚托孤的隐患? 唐奇口中的那个未来,让刚到而立的汉武大帝既惊且怒,不仅一回来就在全境大肆寻找那几个“罪魁祸首”。 最重要的,还是及时改变了刘据的老师班底。 百姓必须独尊儒术,皇帝和太子却没有那个必要! 如果当太子登基之后,儒学如同之前的黄老一样阻碍了帝国发展,新皇帝也必须有魄力、有能力再来一次“罢戳百家”。 就像他自己一样! 为此刘彻不顾儿子年幼,直接将三公、九卿中符合标准的重臣,全部都纳入了刘据的老师班底。 帝王心术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必须要学! 并且为了在不影响大政方向的前提下,不让朝野产生误会,还亲自上阵,秘密教导刘据其他学派的学说。 百家学说,可以不赞同,也可以弃之不用,但必须要知道了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