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优青】 即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在国内也被称为“小杰青”,12年设立的,主要面向的是具备了5-10年科研经历并且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学家。 优青的含金量反而要比青年长江学者高,一个“先锋”的地位妥妥的。 想要成为杰青,成为“香主”,那这优青几乎是必须拿到的先置条件,当然也不乏强者直接一回国就一次性拿全了,或者越级拿,那都是特例。 【青江】 即青年长江学者,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新增项目青年学者项目的简称,15年时候才设立的,要求科学和工程人才不超过38周岁,人文社科不超过45周岁。 这放到每个学校去,那都是响当当的学术生力军领头人,一个“红棍”跑不掉。 【青尖】 即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子项之一。每年每批200名左右,算是比较有潜力且有较高学术成就的青年学术人才,年龄限定在科学、工程类35周岁以内,人文社科38岁以内,女性学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延期两年。 这样的江湖地位,说是“白纸扇”有点勉强,但说是“草鞋”有点太低了。 这江湖八大帽,倒是和古惑仔江湖有异曲同工之妙。 剩下的那帮全国高校、研究所的学者们,没拿到头衔的,一律被视作喽啰,强点的叫“草鞋”,菜点的叫“四九”。 至于那帮还没拿到教职的博士生? 那只能叫外围。 咳咳,别想歪了,不是那种外围,是那种外围。 毕竟 人家那种外围往床上一躺就能日赚三千。 学术界的外围往床上一躺.待处理的数据又多了三千组。 除了这学术江湖的八大头衔之外,更是有各地立山头的千奇百怪的头衔。 但因为这八大头衔是国家级人才,所以认可度最高。 除此之外,还有华夏科学院独家提供的百人计划,还有更为特殊的国家万人计划中的百人计划,这是用来冲刺诺奖成果的。 至于到了各地各省各自山头上的头衔,那可就百花齐放了。 什么泰山学者、芙蓉学者、西湖学者、闽江学者等等等等。 看到这里,可能都会有个疑惑。 这头衔这么重要么? 为什么学术江湖里每个人都在追名逐利,企图拿下更高的帽子、获得更多的头衔呢? 因为 这些头衔最直接关系到的就是待遇问题。 学术江湖,等级森严,制度严明。 除非是特殊引进情况,否则华夏高校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待遇标准都是参照头衔来给的。 所以。 从上面这种等级森严的制度就能看出。 像田刚这种四十出头回来就直接评上院士的,到底是怎样的含金量了。 不过 有含金量有什么用? 还不是得为我数院太子许青山好好服务? 不过,别的学院连服务的机会都没有呢。 “诶,好,那到时候我给您打电话。” 干练记者笑容灿烂,朝着许青山比了一个打电话的手势,就带着摄像大哥跑了。 来得快,去得也快。 许青山好像知道那种干练的感觉是怎么来的了。 “青山!怎么样?要上电视了,要被全国人民看到了,什么感觉?” 田刚红光满面。 今天这会他主持的,学院的成果他出面去注册的,到哪都能被人恭维。 其实要是纯粹地恭维田刚的学术成就,他不屑一顾。 但要是夸他教育厉害,他能尾巴翘上天。 这就是教育人! “也没啥感觉” 许青山挠了挠头,表情有点尴尬。 “觉得刚刚好像有些地方讲得太干了,有点不好,但那记者不给我再录,说那样更真实。” “没事!当年我第一次接受国家电视台采访的时候,也抖得很。” 田刚重重地拍了拍许青山的肩膀。 “要不,你们先聊,我先溜了?” 许青山看到田刚身后那帮老帮菜,那种复杂的眼神,自家元培学院的院长许崇任也在那,其他几个学院的院长也来出席了,校领导也来得很全。 刚刚在台上没怎么仔细看,现在看来,有一小部分人怨念可不浅。 自己怎么可能会选择身陷这样的修罗场? “不跟老师们一起吃个晚饭,一起聊聊么?” “不了不了,我女朋友还在等我呢,下次一定。” 许青山连忙拿着江浣溪当挡箭牌,跑去拉着人就跑了。 “啧,年轻人啊,真是有青春活力,真好。” 田刚感慨了一声,背着手往回走。 那边校领导和院方领导还在聊着,周其凤校长倒是没见田刚把许青山带过来,好奇地问道。 “田院,许青山呢?怎么没过来?” “害,年轻人嘛,我们这边老人家太多了,不好意思。” “这样啊。” 周其凤摩挲了一下下巴,不知在想着什么。 原本许青山因为新生开学典礼的演讲,在新生里知名度比较高,但在京大其他年级的知名度还有限。 可这一次,他的名字算是彻彻底底在京大传开了。 因为那和之前的知名度不是一个概念的。 但许青山都还没来得及享受一下这种知名度提升带来的烦恼,小舅林辰华那边就先带来了一个新的消息。 之前他让林辰华观望的京城地块,终于来了合适的资源。 这一点,可比一点奖金重要多了。 不过许青山不参加领导们饭局的最关键一点,还是实力。 合章冲一下精品,早睡明天争取万字大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