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许青山现在还是觉得满分状元这个头衔自己戴得比较爽一点。 毕竟这里是华夏。 华夏平头老百姓的生活可不管你什么学术会议。 许青山敢打赌。 赌五块的。 就在闽南地界上,去找个高三学生问问,陶哲轩和许青山,你对谁比较熟悉,那保准得是许青山。 不过。 就算是高考满分状元,就算上过好几次新闻头条。 许青山现在走在路上也没啥人会认出来。 就算认出来了,父老乡亲也顶多跟他夸上一句:“少年郎(人),要努力出尺(息),为国家做贡献,早点研究点好东西,把某岛打下来。” 是的。 闽越就是这样。 闽南更甚。 许青山他们这一代年轻人长大的时候,最经常从在家里喝茶闲聊、在村口闲聊的大人口中听到的。 除了最为传统的“赚大钱,娶水谋,起大厝,生杂帛”,就是“打某岛”了。 前者的意思,分别是赚大钱,娶漂亮老婆,建别墅,生男孩。 后者不言而喻。 在大众看来,许青山这种把书读到极致的超级状元,就应该去研究高精尖的军工武器。 这一点不仅仅适用于学习好的。 你干各行各业,最终都能把话题指向收某岛,开族谱。 如果说有三种打会刻在闽南年轻男孩骨子里的话,那一定是 打飞机。 打某岛。 打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倭人。 当然。 许青山并非不想这么做,但他有自己的计划,他更倾向于兵不血刃的科技经济战争。 “阿嬷,过了这个桥,就到鹭岛岛内啦。” 许青山回过神来,趴到车子中间,给外婆介绍着两边的情况。 林辰华没有说话,面无表情地开着车。 小老太看过来,瞥了小儿子一眼,又把头别回去和许青山聊着。 车一路开,开进了开元区里,顺着岛边走。 “诺,阿嬷,那个就是龙江港。” 许青山指着海岸对面的一片正在建设的地说道。 “那个是海沧。” 一直没说话的林辰华冷不丁地插嘴道。 “哦阿嬷,刚刚那个是海沧,龙江港应该比较远,那伱看远一点的那个,那个就是龙江港。” “那个是鼓浪屿。” 许青山: 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现在不说话也没人把你当哑巴。 后排的叶新城扒着外婆的座椅,凑着听。 见许青山被连续打脸了两次,忍不住噗嗤笑了出来。 “那前面那个肯定就是龙江港了!” 许青山信誓旦旦地指着在鼓浪屿后面的那片正在建设的土地说道。 “那还是海沧。” “噗嗤.” 外婆林密也没能忍住一直绷着的脸,笑出声来了。 但林辰华却像是什么都没察觉一样,又开了几步路,指着远一点的另一片看得不是很真切的地方说道。 “那里才是龙江港。” “好好好,你再鹭岛呆得久,你认得全。” 许青山像是赌气地说了一句,就靠回椅子说道。 “阿舅,你这是去过海沧和龙江港么?这么熟悉?” 许青山递话道。 “嗯?” 林辰华有点诧异,许青山不是看过公司经营的报表吗? “龙江港那边有个鹭岛大学的私立三本学院,我去那边送过货,海沧那边有些企业在,还有高中,他们也买,我零散的送过去过。” 林辰华的话,终于是引起了旁边小老太的注意。 “送货要搬吗?” 小老太头还别扭着,但是嘴巴没忍住就问出口了。 “要的,当然要给人家送到。” “搬很多吗?很重吗?太阳会不会大?” “还好,不大。” “开车要注意安全,鹭岛车真多。” 这商务车的前面终于把话聊开了,许青山这才安安心心地靠在后排的位置上休息冥想一会。 他身旁的叶新城还在看着鹭岛的城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