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所有的野心必须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 所以,许青山这几天把空余的时间都花在了自己第一篇论文的扩充和撰写上。 经过陈大跃指导修改后的论文,与其说是一篇数学史论文,不如说是以决定论特征和达朗贝尔为左右核心概述了完整的古典概率论迭代史。 更加完善,更加全面,在知识点演变的推演过程也更加深入专业,最后导向的是马尔可夫的研究。 许青山受益匪浅。 在检查过了前后文内容的衔接和完整性后,他再参考一部分顶级期刊论文的用词,对自己全篇英文版论文再度润色。 忙完这一切工作后,许青山才把自己的论文发送到陈大跃的邮箱之中,顺便给他发了个消息。 到这里,他就可以不用管这篇论文了。 因为陈大跃才是通讯作者,期刊那边的主编、编辑评审,都只需要跟陈大跃联系即可。 忙完后。 许青山有极为短暂的片刻空虚。 自己踏上学术之路实在是过于轻松,有位国内大牛为自己鞍前马后,这是无数想走学术道路的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 或者说,他们想都不敢这么想。 如果不是陈大跃的指导和帮助。 许青山会遇到的第一关就是不知道要把论文投递到哪个期刊去。 全球期刊数以万计,就连SCI收录的期刊都多如牛毛。 如果只看影响因子的话,根本看不出来这期刊的侧重和偏好。 而且,就算许青山在数以千计的专业领域期刊里选出来合适的期刊。 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学历不够而被拒绝。 虽然学术期刊在原则上是支持所有人投递的,但是如果投递作者的学历不够,那有不少期刊可能连这篇论文都不会打开来看看。 有一些期刊更是明确表示只会收博士以上学历作者的学术论文。 投稿是这样的,许青山只需要考虑怎么写论文就可以,可是陈大跃要考虑的事情就很多了。 陈大跃那边已经收到了许青山的邮件。 第一时间就下载下来,还打印出来仔细研究。 “好小子,真的是一点就通,这文章,真好啊。” 陈大跃那边已经收到了许青山修改重写之后的英文版论文,他看着论文赞不绝口。 在他的观感里。 许青山这样的天才就是为学术而生的,完完全全不需要去考虑别的东西,只需要专注地为学术研究做贡献就行了。 陈大跃找到了《PROBAB THEORY REL》的编委委员法比奥的邮件,字斟句酌地写了一封推荐信和投稿函,附上了许青山的这篇论文。 在这信里,陈大跃不乏溢美之词。 从头到尾都是对于自己挖掘了许青山这么一位数学学术界的未来天才而感到自豪和激动。 不过说那么多,最终还是想让法比奥能够尽快地安排许青山的这篇论文能够过稿,印刷,发布。 最好是能够赶在许青山高考之前,在许青山仍然是高三在校学生的身份的时候发表。 陈大跃的邮件发送出去,他满怀期待地松了口气,整个人靠在椅背上,正在思考着接下来应该如何引导许青山走向更深的概率论方向研究。 与此同时。 京城时间下午16时40分。 柏林时间上午10时40分。 一个即将走向夜幕,一个刚刚从夜幕中醒来。 法比奥坐在铁艺窗花的小窗户前,一边喝着自己手打的咖啡,一边的盘子里放着几片黑麦面包、半根火腿,另一个盘子里装着黄油炒嫩蛋。 第(2/3)页